內容來自hexun新聞

老對手在中國

全球2300億包的紙基無菌包裝市場,利樂(Tetra Pak)和康美(SIG Combibloc)兩傢巨頭共同享有瞭97%的份額。僅占2%的紛美顯得勢單力薄。這傢中國民營“小字輩”誕生前,兩位老對手利樂和康美,早已是中國飲料紙包裝,特別是奶制品包裝行業的熟面孔。上世紀七十年代,利樂包裝順應改革開放之勢,成為“文革”後進入中國的首批外國企業。它的第一臺灌裝機1979年在廣州投入使用,第一位中國客戶是“鮮寶”牌菊花茶。隨後三十年,利樂包的名字和中國乳業緊密相連。比起其在西方市場的地位,利樂在中國顯然贏得瞭更為顯赫的成功。利樂包裝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由魯本·勞辛創辦於瑞典隆德,其子漢斯·勞辛1954年接受利樂包裝,將其發展為瑞典最大的企業。但在乳制品包裝領域,利樂進入英美市場較晚,而這些市場乳業格局已形成多年,冷鏈的建設相對完善。利樂集團現任總裁楊德森曾說,“改變非常困難,而且消費者對牛奶的需求是要求大型包裝,比如一加侖裝的大桶”,在更大的包裝單位中,紙類包裝不具備競爭優勢。而中國大陸市場是一塊處女地,利樂不僅扮演瞭飲料紙包裝的行業規范者形象,還與常溫奶企業結盟,擠占瞭鮮奶的市場地位,共同塑造瞭中國乳業現有的格局。紛美包裝總裁畢樺描述,國內乳業依循一條“沒有選擇”的供應鏈。包裝材料在奶制品生產的總成本中的比例位列第二,牛奶生產企業幾乎沒有議價地位;更別提利樂絕對壟斷的時段。另一傢來自歐洲的供應商康美包率先挑戰瞭利樂。1985年,康美包的前身PKL正式進入中國市場,其間經過重組,PKL並入以生產輕武器起源的SIG瑞士工業集團,誕生瞭今天供應食品紙盒包裝與灌裝機系統的SIG康美包。2004年,康美包中國第一傢包裝材料生產公司在蘇州建成,比利樂包裝晚瞭17年。利樂和康美包兩傢包裝企業,在包裝材料、機器滅菌、終端排包等核心工藝上均有一套自傢功夫。但兩者走的路徑,大抵是與國內如蒙牛、伊利等大型乳制品商保持緊密交道,為它們提供更為迅速的無菌紙盒灌裝系統,並協助開發新的奶制品品種,比如康美包與蒙牛聯合開發的包含果粒的UHT牛奶。包裝回收是兩傢企業的另一個角力點。利樂的鋁紙復合包裝,因回收難度大、污染嚴重,一度飽受詬病。為應對這一局面,利樂先是在今年3月的Anuga國際食品技術博覽會上推出四款新型綠色包裝,隨後又與萬科集團合作,推行城市社區垃圾分類試點新模式。康美包則選擇從國際認證體系中獲得認可,在2010年推出瞭中國首款帶FSC(森林管理委員會)認證標識的飲料紙盒包裝。康美包的在華年產能在2007年達到80億包,紛美則計劃在2014年沖擊210億包的全球產量。根據統計數據,盡管利樂在全球的平均價格居高不下,近幾年持續高於紙、鋁及石油等原材料的價格,但其在中國的價格自2003年起,呈直線下滑,2011年已逼近紛美十年未變的市場價。

新聞來源http://news.hexun.com/2012-06-02/借貸信貸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信貸銀行借貸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142043507.html

房屋借款利率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nzale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